首页<时事要闻

构筑都市农业新“地标”

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于:2017-12-29 06:08

  辽东半岛的最南端,渤海与黄海环抱的半岛之城,闪耀着一颗“北方明珠”——大连。

  这里有多元的城市风貌,蓬勃的外贸航运;国产航母在这里下水,远洋货轮从这里起航……这是人们所熟知的大连“特色”,是“都市”大连的耀眼标签。而涌动的潮头,揭开了大连的另一幅面纱——“农业”大连,一个不亚于“都市”大连的独特存在。这里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地,苹果、桃、大樱桃等优质水果产区,供港肉鸡销售的重要基地。海洋渔业更是举足轻重,虾夷扇贝、海胆、刺参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

  “都市”与“农业”,两张风格迥异的名片如何结合?今天的大连,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农业部最新发布的《2017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显示,在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上,大连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排名中,仅次于上海、北京、南京,位列第四。

  以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中心,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连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都市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是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有效手段。”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说,围绕市场需求导向,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生态效益、功能效益,“要让广大农民钱袋子鼓起来,让大连都市农业走向世界。”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庄子·逍遥游》里的这一典故,形象地描摹了这座别名“鲲城”的现代都市的宏伟愿景——为农业现代化探索转型路径,为沿海大都市积累产业融合经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基础。凭风直上,波及千里。大连,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顺应新常态,改革强筋骨

  ——依靠城市强大的科技、经济基础与政策创新,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提升农业质量效益,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

  “日子大不一样了!”包红礼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大连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变革。这个种了大半辈子地的瓦房店市泡崖乡五间房村村民,在年初第一次听到“农业共营制改革”这个说法。他说不太清概念的内容,只知道自己可以一边在城里打工赚钱,一边还能拿到地里的种植收益。

  赚两份钱,日子当然可以有“新的期待”。

  包红礼能说得清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轫于近40年前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和包红礼一样的数亿农民,也迎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境遇。

滨海千年>>更多

书香大连>>更多

美丽大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