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时事要闻

乡村振兴路上 大连足音铿锵

来源:大连日报 发布于:2018-08-21 10:4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后,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行动,及时出台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并编制形成《大连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我市乡村振兴发展目标、重要举措。为有效推进战略实施,全市选派1003名干部进驻集体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村及所在乡镇开展工作。

  7月中旬,2018年全市大樱桃生产季圆满收官。初步统计,今年全市大樱桃产量达到17.5万吨,创历史新高;销往全国26个省、出口3个国家,实现产值80亿元,较上年增加10亿元、增长15%。同时通过樱桃节等节庆活动和乡村旅游活动等“接二连三”创造产值90亿元。

  今年是党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我市以大樱桃等优质特色产业为主导、以三产融合为手段、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了全市乡村振兴良好开局,在乡村振兴路上迈出了铿锵步伐。

  产业发展兴乡村

  “今年我们村的大樱桃又获丰收,总产量达6000吨,总收入达1.8亿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突破7万元。”据金普新区七顶山街道老虎山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柱林介绍,经过多年的转型与发展,大樱桃产业成为村里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产业兴旺才有农村的希望,近年来,我市根据地区特点大力发展水产、水果、畜牧、蔬菜、花卉五大主导优势产业,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支撑。大樱桃作为我市重点支持并推广的水果品种,目前已成为广大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真正把“小樱桃”做成了大产业。

  我市地处的北纬39度是寒暑交界的黄金地带,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大樱桃最适宜生长地区之一,我市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大樱桃主要优势产区。近年来,我市把大樱桃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全市大樱桃面积从十年前徘徊在10万亩左右,已经发展到31.47万亩,其中设施大樱桃面积7.5万亩,净增面积21万亩。

  特别是近两年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每年净增面积在3万亩以上。据统计,全市目前生产面积超过1万亩以上的乡镇达到11个。今年设施樱桃平均售价100元/公斤,最高售价400元/公斤,平均亩收益达到20万元以上;露地樱桃平均亩收益3万元以上,是种植玉米的40倍。

  樱桃好吃树难栽,为提高大连樱桃产业的竞争力,我市在樱桃品种选育和品质提升上下足了功夫,并逐渐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自主研发转变。除引进“美早”等优良品种外,我市先后育成并推出“红灯”“明珠”等优良品种。近两年,又筛选推广了“美早”“俄罗斯八号”等一批品种,使全市大樱桃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大樱桃优质品种率已达到95%以上。二是实现了从露地栽植到棚室栽植的转变。温室、冷棚栽植大樱桃从无到有,面积达到了7.52万亩,占比达到24%。三是实现了从夏季鲜果上市到春夏两季均有鲜果上市转变。每年从2月份到7月份,大樱桃鲜果接连上市,拉长了大樱桃鲜果销售时间。

  除了大樱桃,我市其他优势产业也发展迅速,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产业支撑。按照“调粮稳菜、强果扶花、优牧富渔”思路,今年上半年,我市完成蔬菜播种面积28.5万亩,同比增长8.5%;新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新发展果树面积近5万亩。完成蔬菜产量70.6万吨,同比增长1.6%;完成水果产量42.7万吨,同比增长6%。预计生猪出栏170万头、牛出栏8万头、羊出栏22万只、家禽出栏1.3亿只;肉蛋奶总产量55万吨,与上年同期持平。

  优质特色产业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以主导产业为基础,我市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强基础、农民就业创业拓渠道、农村改革赋权增活力等方面,提出并积极落实推进土地改革、发展设施农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等10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举措,并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着力挖掘经营性收入增长潜力,稳住工资性收入增长势头,释放财产性收入增长红利,拓展转移性收入增长空间,确保了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据市统计局提供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增长8.2%。

  融合发展促振兴

  每逢周末,很多城里的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农村的一些农庄和园区体验农业生产,挖土豆、捡鸡蛋、喂山羊,自己动手做农家饭,享受田园风光。随着我市全域城市化发展步伐的持续加快,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速,并有效促进了乡村的振兴。

  小小樱桃如何做成170亿元的大产业?除了在生产销售环节上下功夫,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更是让樱桃产业实现了效益倍增,同时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通过举办“中国大连·金普新区国际樱桃节”等系列节庆活动,2017年把500多万国内外游客吸引到我市体验大樱桃采摘、品尝大樱桃美味。通过观光、采摘、餐饮、休闲和体验,以大樱桃为主线的乡村旅游拉动综合消费90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2万余人次。初步统计,参加今年旅顺国际大樱桃节、大连(金普新区)国际大樱桃节游客的数量和消费情况还要好于去年同期。可以说,大樱桃采摘已成为我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头号品牌,填补了旅游城市的季节性旅游产品空白。

  七顶山街道是新区大樱桃的主要产区,大樱桃种植面积达3万亩。据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樱桃季”里,该街道共开放大樱桃指定采摘园26个,采摘面积达6000亩,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吸引全国各地800多家水果经销商进驻市场,设点收购大樱桃;在全国开通65家电商平台,300多家京东、淘宝、微信用户;发展线下企业40多家,京东集团在七顶山街道设立农产品直采基地,顺风物流与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在该街道设立大樱桃快递点100多个,通过实体市场与电商平台共同发力,线上线下两个轮子一起转,保证当年生产的大樱桃畅销全国300多个城市。同时该街道还开发了樱桃酒、樱桃果酱、樱桃饮料等产品,陆续投放市场。

  近年来,我市坚持从抓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手,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较好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发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新路子,涌现出了一批产城融合型、农业内部循环型、农业产业链延伸型、农业功能拓展型、新业态向农业渗透型和复合型等多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大连南山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位于旅顺口区国家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内的区位优势,以乡村游为主题,紧密围绕本地农业生产类型发展生态农业游,把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科学普及、游览购物、餐饮住宿、四季采摘融为一体,打造园区综合体品牌,被评为国家级A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景区年收入1000多万元,农业的多功能性有效释放。另外,围绕区域和产业带抓融合,我市逐步形成了庄河市蓝梅产业发展带、瓦房店市苹果产业发展带、金普新区和旅顺口区大樱桃产业发展带以及滨海海洋渔业发展带。

  改革开放谋振兴

  眼下正是蓝莓销售的旺季,拥有300亩蓝莓园的金普新区杏树街道杏树村村民张永和告诉记者:“我准备在大连自贸区内成立一家电商公司,与自贸区内的跨境电商联盟,销售自己的蓝莓及其他农产品。”此前,张永和已在自贸区内开了一家农业物流公司,借助大连港口的优势开展进出口贸易。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大连金普新区正式挂牌,给我市诸多农业企业带来新的商机。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主导,融合发展是手段,改革开放则是主要动力。2015年,我市大樱桃出现了卖难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采取了系列改革措施,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陆海空全面出击、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实现了由“产得好”向“卖得好”转变。新建5个区域性大樱桃交易中心,形成了更加开放的产销衔接产地市场体系。当前产地交易市场销售量占到了全市总产量的1/3,其中仅老虎山村交易市场就吸引了12个省140多个城市的500多家水果收购商进驻市场。6月份,我市先后在沈阳、哈尔滨、北京举办了以大樱桃为重点的大连优质农产品推介活动,达成销售意向金额3亿多元。积极与京东、淘宝、微信等电商平台开展全面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涉农电子商务店铺已经超过800余家,销售额超过30余亿元。通过主动上门与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进行合作,销售旺季物流企业每天投入专线全货机5架、冷链车100余辆,覆盖全国300多个重点城市,配送基本实现“次日达”。通过以上措施,今年大樱桃终端市场销售价格比去年高出10%以上。从最初的大连樱桃出击全国“提篮叫卖”,到现在大樱桃销售旺季批发商纷纷到我市“田头哄抢”,同时成功地打入港澳高端市场。去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难见批发商销售大连大樱桃;今年,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大樱桃有1/3来自大连。

  依托重要港口口岸优势,搭乘“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东风,我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为水产水果等鲜食农产品的进出口创造了便利条件。如今,大连已成为当前国内最大冷链物流基地和第二大冷鲜货物进口口岸,口岸的冷链货物吞吐量逐年攀升。据介绍,大连港已形成我国沿海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大窑湾保税港区冷链物流中心,也是国内唯一一个集保税港区、专业冷藏船泊位、集装箱码头及冷库群于同一区域内的专业化冷链物流中心。百余家国内外物流企业产品入驻大窑湾冷链物流园,其中不乏大连港毅都冷链、恒浦、獐子岛中央冷藏等大型专业化冷链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涵盖水产品、水果、肉类等各货种的保税仓储、国际中转、国际贸易与分拨配送,保税港区内冷库规模现已达到40万吨,预计2020年形成100万吨级冷库群及冷链物流配套产业群。

  改革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为了推进农业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除了积极推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我市还积极探索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全链协作、共同投入,风险共担、持久运营”的互利共赢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入股合作社,鼓励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合作社,成立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司或合作社,并在瓦房店市五间房村率先创建了“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超市”的大连农业共营制模式。目前,全市已累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46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组建20家,入社农户近5000户,入社土地面积3.5万亩。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分配方式,社员以土地入股获得股权收入,到合作社打工或外出务工获得工资收入,初步构建了新型的共营制经营模式,形成了长远的利益联结机制。经过探索实践,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间订单合同型、股份合作型、技术服务型、反租倒包再就业型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形成。结合农业共营制试点工作,我市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力度,截至6月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79.6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的41%,比2017年底提高6.5个百分点。

滨海千年>>更多

书香大连>>更多

美丽大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