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宣传让“中国梦”走进寻常百姓家
来源:大连文明网 发布于:2013-07-29 11:02
7月26日早上,家大连市海军广场附近的市民纪楠像往常一样到广场晨练,他惊喜地发现广场上多了“迎全运 讲文明 树新风”的公益宣传展板,在这种可移动的展板上,“奔梦路上”、“圆梦起航”、“圆梦扬帆”等让人精神鼓舞;而另一面展板的“中华美德——孝”、“年年有余——节俭”、“君子慎乎——德”配以“中国梦”统一标识的传统中国画,让人在欣赏中思考道德文明的深意。“这些图画和文字吸引我停下来看看、品品,觉得很有意义。”纪楠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大连市把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作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深入的重要抓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以及公共场所、户外广告媒介、公交车和车载LED流动媒体,较好地营造了主流思想舆论氛围,一幅幅图画、一句句箴言,潜移默化地走入城市百姓心田。
文化气息浓郁的户外公益广告正在成为扮美城市的风景线
在大连市中山区上班的李立丹女士家住黑石礁,每天早晚坐班车路过高尔基路和中山路时,她都忍不住向窗外多望几眼:“也就是最近几个月的工夫吧,路边的围挡和建筑墙面上多了这些公益广告,挺漂亮的,文字不多,图画都是传统的剪纸啊、农民画啊,很吸引人。很多宣传词我都能背下来了,比如‘少年强 中国强’、‘俭养德 乐呵呵’、‘善曲高奏’……”
大连这座海滨城市,素以优美的自然和城市环境成为中国北方独具魅力的城市,在城市主干路两侧设置数量众多的以“中国梦”为主题、“讲文明树新风”的公益广告,体现了大连落实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推出的这一活动的扎实、高效,更彰显了大连弘扬文明、传播文明,让文明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大气胸怀。让人欣喜的是,这些漂亮的公益广告与城市的美丽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这一系列公益广告,在表现形式上以文化为载体,突出中国特色。来自天津杨柳青画社、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上海丰子恺旧居陈列室、河北蔚县剪纸、陕西户县农民画等传统文化作品构图精美、色彩感强,每幅作品都让人忍不住驻足。同时,这些作品没有板着面孔说话,既向人们正面灌输了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生活,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反而让人印象深刻。“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教化’二字,周易称‘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这种以绘画的表现形式传播文明、传播‘中国梦’,对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无疑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正能量传递和熏陶。”文化学者、大连儒学学会会长张本义如是说。
公益广告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
大连市西岗区文化馆副馆长、舞蹈编导乔志友每天奔波在群众舞蹈工作一线,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桌面屏保就是一幅“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陕西户县农民画《奔梦路上 霞光满天》。“我自己是主攻民族舞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我都特别喜欢,有一次在大连新闻网上无意中看到了这些宣传画,非常喜欢,就挑了一幅下载到电脑里。”
抬头看到的是文明,坐着听到的是文明,走着也能“碰”到文明——在大连,“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成为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形象化、通俗化、大众化的有效形式,它们不仅仅出现在城市街头、出现在超过30%的建筑围挡上,更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手机短信、彩铃等多种形式,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期刊、手机、互联网、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公交车载电视、户外广告牌等多种媒介中。大连新闻广告中心的美术编辑司洋告诉记者:“在媒体自创阶段,我们推出的‘提倡节约 光盘行动’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公益广告都很受欢迎。每个月报纸投放的这一系列公益广告量都很大,比如7月份,到20日大连日报已经投放了7个整版。”
来自大连市文明办的数字显示,仅今年3-6月,全市报纸类刊发公益广告108.76版;广播类播放26244次(12541分钟);电视类播放31476次(17948分钟);手机类覆盖人群19790万人次;本地互联网网站在首页长期刊播369条;通过展示牌、电子显示屏、车载电视等社会媒介刊播1867万多次;建筑工地围挡刊载1000余块,总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全市公益广告的商业总价值约10072万元。全市文明提示语市民创作大赛、传播达人评选等活动,吸引3万多名市民积极参与,五大类387件原创作品脱颖而出。同时,全市还在人流集中的广场、公园、社区等处设置了移动“中国梦”公益广告和“遵德守礼”提示牌。
“你看见什么啦?我看见我的梦啦!”这是大连街头的公益广告之一、来自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作品“中国梦 在前头”中一对老夫妇的对话,也道出了“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的核心:推动“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不断深入,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纲领,围绕“三个自信”和“两个百年目标”,让“中国梦”走进人们的心田、让人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实现“百姓梦”汇聚“中国梦”。
今年以来,大连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结合大连实际工作,广泛开展了“中国梦”宣传教育,统筹部署,多措并举,形成了全市每个人成为“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的氛围,汇聚了强大的追梦圆梦正能量,筑牢了全市人民的精神支柱。全市开展了党员干部“中国梦”教育等理论学习;进行了“我的梦·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层及市级层面的理论宣讲;注重顶层设计,将“中国梦”作为全年新闻宣传工作的主题,营造了新闻舆论氛围;依托“打造文化大连”城市文化品牌,以“梦想舞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等等,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在有效引导和壮大了主流思想舆论、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百姓对“中国梦”的共同思想基础上,大连市更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实现百姓梦。百姓梦是什么?习近平同志在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说到这个问题:“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在大连,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28亿元,增长9.3%;公共财政收入423.8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2869.8亿元,增长22.8%这样逆势而上的可喜数字,更是发生在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又涨了,城市低保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月480元提高到53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月251元提高到300元;城镇新增就业14.8万人,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连续9年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13万城乡低保居民实现应保尽保……而在全市广泛开展的各项“百姓梦·中国梦”圆梦行动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渴望创业的大学生得到了宝贵的社会资助;看到了孤独症孩子举办了人生的第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看到了西岗区日新街道通过实施十个民生幸福工程帮助百姓实现的“民生十梦”……
存在主义大师海德格尔认为,人类生存的最终目标之一是“诗意地居住”。当城市正能量的传播汇聚成越来越多的善行,并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群体表现时,它所蕴含的意义便已超出了个体本身,成为城市文明的体现。大连,正在“中国梦”的逐梦路上,塑造自己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