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栏目<918<九一八,我们不能忘怀

九一八事件抗日女英雄

来源:大连文明网 发布于:2015-09-16 14:50

  

  “红枪白马女政委”赵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学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宾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运动期间,赵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响。1924年大姐夫郑佑芝用通讯的方式介绍她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夏,她加入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宜宾地委妇女委员和县国民党党部代理妇女部长。1927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7月,武汉政府反共,她转移到上海,随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与同学陈大榜(陈达邦)结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调回国,先后到宜昌、上海、南昌等处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东北地区工作,更名为赵一曼,先后在奉天(沈阳)、哈尔滨领导工人斗争。翌年,为掩护身份,她曾同满洲总工会负责人老曹(黄维新)假称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尔滨以东的抗日游击区,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一度被抗联战士误认为是赵尚志总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群众亲切称她“瘦李”、“李姐”,被当地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 日伪报纸也为之惊叹的这位“红枪白马”的妇女。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李林,福建尤溪县人,1915年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被侨眷领养,侨居印度尼西亚。1929年回国后,进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33年冬,就读上海爱国女中,积极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抗日救亡青年团”。同年,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赴太原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任特委宣传委员兼女子第十一连党支部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牺盟会大同中心区委宣传部部长,后随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到雁北抗日前线,宣传和组织工人、农民、学生参加抗日武装。开办训练班,编写军事、政治教材,亲自授课,积极教育和武装青年。11月,任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支队长兼政治主任,率部深入敌后与日伪军展开斗争,勇敢坚定,机智灵活,指挥有度,接连获胜。1938年春,改任整编后的独立支队骑兵营教导员,率部驰骋雁北、绥南与日伪军作战,屡建战功。贺龙称赞她是“我们的女英雄”。李林在一封写给中央妇委的信中写道:“我确与过去不同了,因为我已经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党员。”同年7月,牺盟会晋绥边工委成立,调任边委会宣传委员兼管边区地方武装。后当选为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委员。

  1940年4月,日伪军集中1.2万兵力,对晋绥边区进行“扫荡”。晋绥边区特委、第十一行政专员公署机关和群众团体等500余人被包围。为了掩护机关和群众突围,她不顾怀有3个月的身孕,率骑兵连勇猛冲杀,将日伪军引开,自己却被围困于小郭家村荫凉山顶。26日,在腿部和胸部多处负伤后,仍英勇抗击,毙伤日伪军6人。被日伪军包围后,她宁死不屈,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喉部,壮烈牺牲,年仅25岁。

  

  

  抗日战争时期,在胶东也出了一位抗日女英雄,她就是海阳县行村镇小滩村的孙玉敏。她生于1928年9月,在她10岁那年,日本侵略军侵占海阳,并在距小滩2.5公里的行村安上了据点。1942年,孙玉敏背着妈妈参加了村妇救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在妇救会里,她懂得了更多的抗日道理,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必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她努力工作,给八路军纳鞋底、洗衣服、磨面。不久她当上了交通员,有时要跑出十几公里地给抗日政府和八路军送情报。1943年夏天的一个拂晓,日伪军突然包围了小滩村。敌人挨门挨户地搜查,把全村的人都赶进一个院子里,村里当时有5个八路军工作队员未来得及撤出去,也在老百姓里面。鬼子小队长狡猾地扫视着院内,然后慢吞吞地说:“‘皇军’的知道,村里八路的有。谁的说出来,‘皇军’大大的有赏!” 百姓没有一个人说话。鬼子见利诱不成,便戴上防毒面具,准备对人群放毒气。情况十分危急。唯一的办法是派人出去送情报,叫庶村的部队来解围。最后这艰巨的任务落在孙玉敏肩上。孙玉敏接过纸条,很快转到人堆后面的墙根下,假装玩石子,敏捷地撕开花鞋口,把纸条塞进去。然后乘鬼子不注意,一闪身钻进小胡同,顺手拿起鬼子抄家扔在胡同的篮子、铲子,向村头走去。她刚走到村口,就被鬼子哨兵用枪挡住,喝问:“小孩,你的哪边的去?”孙玉敏并不慌张:“俺家没啥吃,妈妈叫俺上山挖菜去。”鬼子兵眼珠一转,又问:“小孩,你的为什么不去开会?”“‘皇军’嫌俺小,不让俺去。”鬼子哨兵见她是个小孩子,就放了她。 玉敏一路快跑,衣服撕破了,脸上划了一道道的血口子,脚也刮破了。她不顾这些,为了把情报安全送到,她索性把鞋脱下来,攥在手里,当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庶村时,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她刚把信交给部队首长,就累得晕了过去。 由于孙玉敏及时送出情报,八路军部队赶到,经过一场激战,鬼子大部被歼灭。乡亲们和武工队员得救了。1944年,孙玉敏参加村里的民兵训练,并被选为青妇队队长。她一有空就抓紧训练,地头上,她拿着撅头把做立式瞄准,锻炼腕力和臂力;在她的带动下,青妇队的姐妹很快掌握了立、跪、卧等各种射击姿势与要领,还学会了埋雷等技术。不久,在全区民兵检阅百米射击比武时,孙玉敏连发3枪,均洞穿红心,获得全区射击第一名。这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年夏天,孙玉敏带着十几个女民兵,背着地雷,决定“引蛇出洞”,把据点的鬼子引出来再歼灭。结果成功地摧毁鬼子据点一个,消灭日伪军二十多个。1948年8月,在胶东英雄大会上,孙玉敏被评为胶东女民兵英雄。1949年,孙玉敏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孙玉敏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荣获“全国民兵英雄”称号。

滨海千年>>更多

书香大连>>更多

美丽大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