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综合稿

大连:正月初二民俗丰富乐趣多多

来源:大连文明网 发布于:2016-01-22 14:06

大年初二习俗多多。

    正月初二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是女儿“回娘家”,在大连又被称作“回门”,是姑爷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法定日子”,民间称“姑爷节”“迎婿日”。与此同时,作为北方城市,老大连人还在正月初二这天祭财神,另外还可以一览非物质遗产“花板舞”的风采,那么这些习俗都有什么“讲究”呢?

    祭财神习俗有特色

    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在从前,老店铺和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祭财神。

  回娘家习俗有由来

所谓回娘家是指已婚女儿带夫婿孩子回到家里给父母拜年。传统观念认为已逝去的老祖宗,每年腊月的最后一两天都要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直到初一的晚上享用供奉后再回到天上。老祖宗回家时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而在旧时嫁出去的女儿被视为“外人”,故除夕、大年初一不能在家里,要在老祖宗回天上后才能回娘家。

  此外,已婚女儿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非在娘家过年不可,父母、家人即使嘴上不说什么,心里也是不怎么高兴的。因为老一辈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嫁出去的女儿若是除夕、初一回娘家,会把娘家吃穷、吃垮,所以早期也常见嫁到外地的女儿除夕前返乡后,不进自己的家门,而是先寄宿友人家,待初二一早才能回娘家。

  女儿回娘家,要备办好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然后由母亲分送给邻里乡亲。并且女儿回娘家还有一个讲究,就是只能吃中午饭,晚饭前需要再赶回婆家。

  “回娘家”又称“归宁”。过去新妇(婚后第一年)的回门有许多禁忌,不过是指新妇在回娘家方面的禁忌事项。新妇回门后,身份已经变了,是人家的人了,因而娘家也时常“防着她”。

  新社会人们虽然不相信鬼神,对这个规矩的遵守也不象过去那么严格,但初二回娘家这一习俗仍在继续,这也算是一种沿袭以久、而且可能还要沿袭很长时间的文化现象。

   看“非遗”花板舞品年味

    花板舞由民间艺人邹世洪(艺名宝菊子)创始,是流传在大连市旅顺水师营地域的传统民间舞蹈,早在清末民初,每逢新年庙会很多民间艺人都在此表演,并在表演中把竹板编成套路配合舞步,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每年年初二和春节期间,地方舞蹈团都会为群众带来精彩的演出,营造欢乐祥和的春节氛围。

 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板舞。

   大连媳妇的“回娘家”故事 

  今天,我们采访的是网站编辑“秋菊”,这是她关于“回娘家”的故事: 

  1998年,我到大连来上学。毕业后就留在了大连,一转眼已经15年了。在大连生活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在老家的那段少年时光。大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有我的爱情、我的家庭、我的工作。  

  这15年,每年的节假日,我都在路上奔波。从绿皮火车到“辽东半岛”号;从一个人孤单回家,到两个人一起,再到现在多了一个小人儿。现在,我们带着他,继续走在回家的路上。火车已经被高铁取代,而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不用再为春运期间买车票而发愁了。  

  结婚以后,春节就要两地奔波,丈夫老家在丹东,先去丹东过完年三十,初二三再去沈阳,然后再从沈阳返回大连,这个三角形路线我们走了很多年,都快走成“铁三角”了。  

  三年前,公公病逝,我们也在那一年迎来了孩子。这种奇妙的交叉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生命的轮回。  

  今年春节,我们依旧还要回老家过年。不同的是,这次是带着婆婆回娘家。公公不在了,我们不能把婆婆一个人留在家里,便决定带着婆婆和我们一起去我的娘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