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主题活动<绿色追思 文明祭祀<绿色清明资讯

大连:老红军海葬 带动了全家

来源:大连晚报 发布于:2015-03-16 12:01

  慎终追远,不忘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四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则体现了大连人的文明传统。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来临,3月16日起,大连晚报与大连市民政局联合开设“文明大连,文明祭祀”专栏,宣传报道大连人文明祭祀的风尚。

  菊花瓣一片片飘落大海,海鸥悲鸣,哀思悠远。3月14日上午,大连市民政局举行2015年首次海葬活动。120多名市民陪着41位逝去的亲人,完成他们骨灰撒海的生前遗愿。3月14日也是大连市自1997年开展海葬活动以来的第199次海葬。19年来,已有7000多名市民死后将骨灰撒入大海,他们当中有离退休干部、新闻工作者、教师、工程师、工人、农民等。选择海葬者的生命价值观,正如泰戈尔的那句诗——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将骨灰慢慢地放入大海,再见,亲人。

  海葬,庄重高雅文明节俭

  庄重,高雅,文明,节俭。当海葬船驶向碧波荡漾的大海,骨灰撒海之举便被这四个名词装点起来。人们的眼泪被海风吹走,和大海融为一体;亲人的哀伤被海鸥衔走,化为啼声盘旋海上。海葬司仪,为41位志同道合的逝者,朗诵了泰戈尔的诗。随着装饰有淡绿色印花的环保降解罐垂入海底,逝者的骨灰终于在鲜花的陪伴下回归自然,他们的灵魂将永远与大海同在。

  送别逝者的亲人们,也被海葬这一生态葬法所感染,他们把花瓣一片片摘下来,不留任何负担,包装纸、塑料袋都被收集起来带回岸上集中处理。

  

  工作人员向家属讲解有关注意事项。

  一人海葬,带动全家崇尚生态葬

  3月14日参加海葬的,有不少是离退休老干部和人民教师,其中还有一位老红军。“我父亲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完整地走完长征,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生前他就常说要像周恩来总理那样死后海葬。”老红军肖战国的儿子肖南新这样告诉记者。

  父亲选择海葬,对全家人影响很大。“包括母亲在内,我们家人都决定死后魂归大海。”3月14日,老红军肖战国的五个子女来为父亲送行,说起父亲对他们的影响,不禁都潸然泪下。“父亲常说,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就了。我们非常欣赏这句话。”“父亲从来都很知足,他总说和那些死在长征路上和战场上的战友相比,自己不知有多幸运。因此,他一定要海葬,要回归自然。”“大海是在全世界流动的,只要有海的地方就可以祭奠逝去的亲人。”肖南新说:“我们家族的下一代有的已经生活在海外,不可能年年清明节回来祭祀,但是只要站在海边,我们就可以共同祭奠老人家,让他的精神激励我们好好地生活。”

  

  家属将亲人的骨灰放入特制的罐体中。

  今年预计组织20余次海葬

  大连市民政局第一次组织海葬是在1997年,当时也是全国率先开展海葬活动的城市。19年来,7000余具骨灰撒入大海,节约土地资源近13万平方米。近年来,海葬作为一种庄重高雅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接受和认可,大连市海葬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成为全国少数几个海葬数量超过城市死亡人口比例1%的城市。

  在此基础上,大连市政府也积极支持生态殡葬改革,出台海葬惠民政策,大连户籍市民参加海葬全程免费。据悉,一具骨灰海葬的基本费用为800元,全部由政府出资为市民购买服务。逝者为外地户籍只收取800元海葬基本费用,参加海葬亲属每人收取100元车船费,不收取额外费用。

  据具体组织海葬活动的大连市殡葬联合会介绍,参加海葬的大连户籍丧户3名亲属可免费乘船,超过3人每人收车船费100元。丧户只需带好骨灰,其他用品由主办方免费提供,包括骨灰降解罐、鲜花、装捡骨灰用的白手套、骨灰袋等。

  据悉,大连市民政局全年组织海葬活动,通常从3月至11月。今年预计组织海葬20余次。报名参加海葬,需提供申请人身份证、逝者死亡证明及逝者2寸照片1张,外地报名者可通过网络传输相关资料。

滨海千年>>更多

书香大连>>更多

美丽大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