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主题活动<我们的节日新<春节

大连:品饺子 话家训 传家风

来源:大连文明网 发布于:2016-01-18 15:48

  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来临,在东北,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自然少不了饺子,在大连更加少不了三鲜馅儿的饺子。那么吃饺子的习俗又是如何来的呢?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又传承了怎样的家风家训呢?

在东北,民间流传一句话:“好吃不过饺子”。

    春节吃饺子的来历及传说
  饺子源于我国有2600多年历史。据说,饺子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东汉时期,南阳郡涅的张仲景,在长沙太守期间,见白河两岸乡亲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辞官为民行医。冬天刚到,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每人每只娇耳一碗汤服后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来世代承传,人们每年冬至包食娇耳以纪念张仲景恩师。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比如在大连吃三鲜馅的饺子,“三鲜”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三阳开泰,并至少配以一个有鱼的菜,象征“年年有余”。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鲜饺子。

    品“三鲜”饺子 话家风家训
  家住大连市中山区葵英街道的王先生一家,每年都在老父亲号召下开新年第一次家庭会议,除了家人一起品尝热气腾腾的三鲜水饺以外,还要正八经儿的开个新春家庭会议,这是王先生家长久以来保留的家风。会议第一项:立规矩。老父亲要求儿女们每星期回家聚会时都要带着笑脸,还要每个人分享一个好消息。并提出“两不谈”的规矩:一不谈收入,二不谈子女。老父亲说,家是讲爱的地方,莫让攀比伤了和气。 王先生的小家也针对他自己陪家人时间少、儿子学习习惯差、妻子网购频等家庭热门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田女士一家则在包饺子时播放了前几天制作好的家庭电子影集,影集收录了过去的一年中全家人一起旅游、聚餐的照片,还有难忘的节日及平常生活中的小片段和VCR,全家人你一句我一句述说着过去一年的成长和变化。

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其乐融融。(图片来自网络)

  大连市中山区已向辖区家庭发出倡议:在全家团聚日子坐在一起“立家庭新规矩,讲家庭好故事”,用爱把心串联起来,建立大家庭的美好记忆,春节过后将收集这些家规与家庭故事,整理后与更多家庭分享。大连市还将推广记家庭日记、立家庭公约、开家庭会议、做家庭影集、过家庭日的同时,发掘发现家庭好故事,并将其和好家规、家训一起收录到治家秘籍中,让更多家庭得到启发。
   
    过年是难得的全家团聚时间,不要在简单的吃喝玩乐中浪费掉,而应该有更多情感上的交流,多坐在一起聊一聊,把家人的心拢一拢,给孩子们立立规矩,讲一讲家中的老故事新故事好故事,让孩子们在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中成长,让好家风得到传承。

滨海千年>>更多

书香大连>>更多

美丽大连>>更多